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18624024721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拍卖 | 刘双舟:以金融思维看艺术品拍卖市场!

发布于 2023-09-25 14:25 阅读(

中国拍卖 | 刘双舟:以金融思维看艺术品拍卖市场(图1)
中国拍卖 | 刘双舟:以金融思维看艺术品拍卖市场(图2)

刘双舟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编写《中国拍卖制度研究》《拍卖法原理》《拍卖法律案例研究》《拍卖法案例分析教程》《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等拍卖法相关专著、教材,撰写数十篇学术研究论文刊发于《中国拍卖》杂志。


中国拍卖:作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您同时还是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在法学、经济学、传播学领域都有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您是如何从这些跨学科研究中找到兴趣和关联的?与拍卖行业结缘又是从何时开始的?

刘双舟:我本科学的是法语专业,毕业之后做过几年法语教师,后来又攻读了法学硕士、博士,2002 年毕业之后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法语”“法律”看似不搭边,但在我看来只要有兴趣就不存在专业壁垒。


接触拍卖是在 2003 年,当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拍卖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请我去做考前培训课,先讲了一年房地产拍卖的课程,反响还不错,从 2004 年开始围绕拍卖法、拍卖案例分析展开系统性的教学。接触拍卖之后发现当时高校内没有人专门研究拍卖法,拍卖作为小众行业更没有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业者都属于“半路出家”。于是一边教课,一边协助行业协会编写教材、完善考试大纲,先后编写了《拍卖法案例分析教程》《拍卖经济学基础》和《拍卖基础教程》等。那个时期刚好是拍卖行业快速发展阶段,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从业资格培训、考试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我到处讲课,也开始和全国各地拍卖行业协会、拍卖企业及从业者进一步熟悉起来。

中国拍卖: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成熟,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属性。近年来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讨论不绝于耳,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艺术品金融适用于国内的拍卖企业吗?

刘双舟:我是从 2005 年开始关注和研究艺术金融的。我们以前讲到拍卖,基本是从法律角度分析权利和义务,或者把拍卖当成一种交易形式来看待。但研究艺术品金融之后我发现,西方老牌拍卖企业之所以能经营几百年,一方面是因为有雄厚的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在商业模式上是以金融思维开展拍卖业务的。


举例来说,传统艺术品拍卖多是交易思维,一手托两家,从中赚取佣金。但以金融思维看,委托人将艺术品卖出的行为相当于融资,而买受人除了传统的收藏需求之外,必定看中了艺术品的升值空间,是一种投资行为,拍卖公司等于为双方搭了一个投融资平台。假设委托人对艺术品开价1000万,拍卖公司可以压价至800万再将艺术品质押,事先规定好不再赚取佣金,800万作为保留价,拍卖结束后超出的部分,公司再与委托人按比例分成,一波操作下来比传统只赚取佣金的模式更划算。


这种模式对于买受人同样适用,如果买受人资金不够,拍卖公司可以保留拍品并贷款给买受人,如逾期不还,拍卖公司可将艺术品再度上拍。类似的模式还有很多,拍卖是金融活动,而文物艺术品是资产,我认为国内的拍卖市场还应该多一些金融思维,才更容易活下去。

中国拍卖:一方面是思维要打开,另一方面这种操作模式也需要巨大的资本实力,国内市场也要逐步培养和完善,您认为在国内艺术品金融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刘双舟:首先还是要有准确的定位。拍卖行业发展几百年,体量大、经营稳健的企业屈指可数,所以拍卖行业应该说是寡头市场,对于大公司而言,不做金融是不行的,中小企业更多的要将目标定位在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上。


由于拍卖行为本身有个特别重要的定价机制,未来艺术品金融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我认为应该坚持做艺术品金融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拿回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定价权。比如现在国际上有那么多中国的文物艺术品,究竟值多少钱?谁说了算?我相信最终应该是我们的文物艺术品在中国的拍卖会上拍出什么价格,国际市场也会跟进。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以前我们讲物质财富,其实文化是更宝贵的财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所以我认为这方面拍卖行业要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拍卖:艺术品金融谈了很多年,但推动和落地非常缓慢,您认为症结在哪里?

刘双舟:我之前认为主要问题是没有配套措施,因文物艺术品拍卖最核心的是鉴定评估,而目前行业内都是各评各的,无法形成行业整体的公信力。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养鉴定专家的成本太高,同时自己公司的专家鉴定自己的拍品又难有说服力。所以我之前有一个想法,就是集中资源成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只为金融公司或社会提供鉴定评估服务。


不过现在我还有一个思考,艺术品金融的关键其实是风险控制问题,是评估之后可贷款的额度问题。有流通才有金融,而文物艺术品流通程度低,这也是其不容易落地的另一个原因,所以未来我认为还是应该围绕提高艺术品流通性进行改革创新。

中国拍卖:提到行业公信力的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建立一套诚信机制,或者应如何改善呢?

刘双舟:文物艺术品行业本身有真有假,这是它有挑战性的地方。但我认为东西的真假有相对清晰的标准,比较容易判断也可以逐步解决,现在市场中最大的不诚信恰恰不是“拍假”而是“假拍”。比如自己委托自己拍,程序上看不出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成交,有些拍卖公司将这种操作当成一种营销手段,类似的泡沫成交也会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类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层面的诚信,我认为应该靠市场建立一套评判机制,设置类似“大众点评”式的鉴定专家评星规则,让业内的鉴定专家在平台注册,将各自的鉴定结果公开发布,所有艺术市场领域的从业者都可以参与其中,给鉴定专家打分、评论。最终星级高的鉴定专家都是由市场逐步筛选出来的,可以作为相对客观的参考。当然也可能出现个别的刷分现象,但整体上我相信不会影响大局。更高的星级代表了更高的信誉和价值,鉴定专家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名誉。

中国拍卖:关于《拍卖法》修订的讨论一直存在,近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在开展《拍卖管理办法》修订前期调研工作,作为法咨委的委员,您认为关于行业的法制建设这方面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刘双舟:首先《拍卖法》的实施在行业发展初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拍卖法》于 2004 年和 2015 年先后进行过修订,伴随其他法律的变化,《拍卖法》在执行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影响。比如之前成立拍卖公司必须先到商务部门领拍卖经营许可证再至工商部门领营业执照,后来由于《公司法》先照后证的改革,我们实际操作中也在跟着改。接下来我认为可以根据新技术的发展、行业的变化进行相应补充和完善。


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拍卖管理办法》的修订,目前我们正在针对互联网拍卖、直播拍卖等新兴业态进行调研,顺应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争取把《拍卖法》的管辖使用范围扩大一点,对网络拍卖进行更好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和推动行业构建良性的经营生态。

中国拍卖:前面聊到网络拍卖,目前网拍、直播拍卖是大势所趋,您认为我们传统拍卖企业进军线上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管理规范?

刘双舟:网络拍卖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拍卖搬到线上,而是一种全新的拍卖、交易模式。在这次《拍卖管理办法》修订调研过程中,《电子商务法》也会纳入我们的考量范畴,比如淘宝、京东虽然不是拍卖公司,但作为网络拍卖提供服务的平台它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这个首先需要讨论清楚。监管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放得开、管得住,还得服务好。


从行业高度我们如何开展服务?我认为可以通过交流、培训提升行业对网络直播拍卖的整体认知和专业化水平。网络拍卖有三个发展阶段:1.0 版本是拍品出镜但人没跟上;2.0 版本是拍品和拍卖师都出镜,打造线上拍场;3.0 版本是拍品、人及拍卖场景同时到位,打造综合的、体验式的拍卖场域。传统拍卖的功能是定价,而网络直播拍卖更侧重营销,是“营销性拍卖活动”。目前很多直播拍卖还停留在 1.0 版本,也有少部分拍卖公司有意包装自己的直播拍卖师,但从行业角度看,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从话术、形体、控场、行业规范等方面,都需要对直播拍卖师进行重新培训,我认为这也是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工作方向。

注:文章内容有删减,原文刊登于《中国拍卖》2023.06(总第203期)


中国拍卖 | 刘双舟:以金融思维看艺术品拍卖市场(图3)
中国拍卖 | 刘双舟:以金融思维看艺术品拍卖市场(图2)

THE END